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日前,我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直博生毕乐宇,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由他担任支部书记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
自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毕乐宇发表学术论文11篇,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4项,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斩获场景驱动的人工智能挑战赛国家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挑战杯全国二等奖,以及5项省级金奖;相关事迹被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60余次。地大十年,他磨砺心性、夯实基础、修炼本领,向自己的求学之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毕乐宇
心中有梦,坚定信念“当闯将”
毕乐宇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一个农村家庭,当年,家乡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读小学期间,多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读中学期间,毕乐宇经常点着蜡烛上早自习。“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也明白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才能弥补备考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高考前3个月,毕乐宇因为身体原因居家备考,虽然困难重重,但他最后仍考上了地大。
2014年,毕乐宇进入大学后,积极投入智能汽车、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中,磨砺专业技能,孕育科研兴趣,并获得校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项,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学士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科研报国的梦想深深扎根于心中。2018年被推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后,在导师曹卫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提前进入课题组开展研究,扎根实验室。
毕乐宇回忆:“当时我的毕业设计就跟着曹老师做,每周进行研讨,使我提前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科研素养。”“晚上11点后,总能看到小毕同学还在实验室跑代码、做实验、写报告”,国家级人才张传科教授说。“勤恳踏实、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渐渐成为了毕乐宇身上的青春标签。
毕乐宇深入工厂生产一线测试智能调试设备
脚下有路,科研攻关“立潮头”
“在地大的学习和科研生活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自找苦吃、以苦为乐”。毕乐宇坦言,每周近百小时的科研投入,实验室连续48小时的科研攻坚,夯实了自己的科研根基。500余场国内外学术报告、无数次的老师指导,100多万字的学术思考和科研感悟、新的想法立刻落实、指出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我享受着这种迭代提升的过程。”
2022年1月,毕乐宇申请并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留学联合培养1年,期间得到国外导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施阳教授的高度认可,并寄语他,科研工作要“精细、精致、精密,深入、深刻、深邃”。
面向人工智能、5G等世界科技前沿和工业智能化的国家重大需求,博士期间,毕乐宇将控制理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复杂系统动态建模和增强决策新方法,赋能“光芯屏端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助力中国“智”造强国战略。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在数以亿万计的几何参数组合中找到最优组合,并实现算法持续学习,更高效地求解类似计算任务,这就是我研究的内容。”毕乐宇介绍,“类似的场景还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环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任务、高性能发动机装配等。”
眼里有光,青春向党“做先锋”
又红又专是毕乐宇的鲜明底色和行动指南。他入选学校首批“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讲师团,秉持“最好的学就是讲”的理念,推出“理·响”青年空中课堂,打造“红星闪闪伴你行”品牌活动,走进支部、课堂、入学教育、丝路博士论坛,累计宣讲40余次,覆盖6000余人;探索基层党建“智慧+”模式,成功上线并公益运行全国首个由学生自主研发的智慧党建系统,现已赋能30余个基层党支部建设提“智”增效。
作为支部书记,他带领青年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给更多青年听,支部也逐渐建设成为了聚力攀登高峰、朋辈榜样频出的“发光体”:2021年至2023年,所在党支部连续涌现出3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7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支部成员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读博期间,毕乐宇还担任了博士生班班长,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研究生会副主席、宣传部部长,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助管、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助教等职务。毕乐宇说:“这些职务不是舍弃自己的利益为他人效劳,相反,在这些岗位上的磨砺是全面展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经。” “毕哥对我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科研经验分享和交流经常停不下来,忘记时间”,他的师弟郭琳炜说。毕乐宇在服务奉献中收获快乐,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标兵”授予“青年五四奖章”、优秀毕业生等校级荣誉33项。
毕乐宇为本科新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如今,毕乐宇博士毕业,已签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与信息安全的研发岗位,奋力攻坚“AI+电力”关键技术,立志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中国式电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审稿 陈华文)